射頻識別技術(RFID),英文名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,是指射頻信號借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,實現非接觸式信息傳遞及信息識別的技術。RFID作為20世紀80年代的新興項目之一,因其無需人工干預,適應于各種惡劣環境,應用非常廣泛,常用于智慧物流、智慧倉庫、工業自動化等多種領域。
1、RFID的組成
標簽(Tag):由芯片和耦合元件組成,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;
閱讀器(Reader):讀取或寫入標簽信息的電子設備,是RFID的信息控制和處理中心;
天線(Antenna):標簽和閱讀器之間的傳遞射頻信號的介質。
2、RFID的工作原理
當標簽進入閱讀器后,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,通過感應電流能量發送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;或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,閱讀器接收并讀取解碼信息、最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處理。
3、RFID的分類
(1)無源RFID:
無源RFID自身結構簡單,成本低、出錯少,應用最廣,使用壽命長,但有效識別距離短,常用于近距離的接觸式識別,工作頻段是125KHz、13.56MKHz。主要例子有公交車卡、身份證。
(2)有源RFID:
有源RFID通過外接電源供電,主動向閱讀器發送信號,體積較大,有較長的信息傳輸距離和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,工作頻段是900MHz、2.45GHz、5.8GHz,是高性能、大范圍的射頻識別場合必不可少的。
(3)半有源RFID:
半有源RFID也叫低頻激活觸發技術,一般情況下半有源RFID產品處于休眠狀態,耗電量??;當標簽進入閱讀器射頻識別范圍后,閱讀器將以125KHz低頻信號激活促使標簽進入工作狀態,再通過2.4GHz微波與標簽進行信息傳遞。
4、RFID的特點
適用性:RFID技術依賴于電磁波,無需接觸式連接;
高效性:RFID系統讀寫速度極快;
獨一性:每個RFID標簽都是獨一無二的;
簡易性:RFID標簽結構簡單,識別速度快,電子設備簡單。
5、RFID的應用領域
物流、交通、身份識別、防偽、資產管理、視頻、信息統計、安全控制等。